当前位置:健康 > 正文
抢跑、快跑、领跑!金华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2022-04-12 15:24:57 来源: 金华市人民政府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开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江潮涌、千帆竞发,金华能否抢跑、快跑、领跑,赢在新的起跑线上,事关浙中崛起的时代大考。

可喜的是,金华以数字化改革为“总牵引”,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先行,9项主要经济指标有4项跃居全省前三,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全市GDP首破5000亿元大关,达5355.44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居全省首位。

看经济,供给端在发力,工业生产增速领跑全省,服务业持续恢复;需求端在加速,投资增长较快,消费逐步恢复,进口增势强劲。看社会,物价稳、就业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6%的较低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1%,十方面民生实事圆满完成。

翻篇归零。从成绩中找问题、在奔跑中看差距。主要经济指标较好反弹,并不等于全面反转成势。当下的金华,必须紧盯全省第一方阵、咬住第二方阵前列,以扛旗争先的奋进姿态,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推动实现整体性、系统性、本质上赶超争先,推动现代化大都市区乘风破浪、勇立潮头。

积蓄“新动能”

实体经济有速度

制造业加快转型、服务业持续恢复,这是金华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

2021年我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198.3亿元,增长21.3%,增速高于全省8.4个百分点,连续10个月居全省首位。

“当下更要注重加快补上制造业短板。”去年,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下,市委对金华经济发展作出深刻思考、清晰判断。

我们欣喜地看到,金华制造的“新动能”正在迸发。

——百亿级制造业企业实现零突破。去年,我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着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以光伏产品为代表的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异军突起,以横店东磁等龙头企业为引领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持续扩张,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方向的汽车制造业崛起新赛道。尤其在光伏、磁性材料领域,5家制造业企业同步首次跨入百亿产值规模,扭转了我市没有百亿级制造业企业的局面。

——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去年,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49.7%、34.1%、28.2%,两年平均增速均在15%以上。如光电产业产值规模不断提升,生物医药行业规模稳居全省前列,金义新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平台、义乌智能显示材料产业平台成功创建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金义新区获评全省首个“浙江省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示范基地”。

——市场主体增加,民营经济迸发活力。截至去年底,我市共有市场主体143.7万户,增长13%,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去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5.2%,增速居全省第一,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3.7%。民间投资代表市场的力量,是市场经济活力的直观反映。

但是,就外部大环境而言,国内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就自身发展现状来说,金华制造业还存在产业层次总体偏低、技术创新能力偏弱、产业数字化转型总体偏慢等短板。

对此,我市打出一套平台支撑、产业整治、数字化改革、项目招引、创新驱动、政策支持的组合拳,攻坚突破、急起直追,加快先进制造业破茧蝶变。

去年以来,我市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深化开发区(园区)整合提升,开展“新四破”专项行动,努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平台。

培育“2+4+X”主导产业集群打开新局面,通过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2.0版八大行动,努力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上杀出一条血路。

智能化改造“十百千万”工程推进见成效,新增省级“未来工厂”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家,五金电动工具等3个产业入选省级产业大脑试点,全面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

创新招商体制机制亮出实招,设立京沪杭深4个驻外招商总部,深化“四个一”招商机制,招引落地一批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

打造“新高地”

内陆开放有高度

在铁路金华南站和义乌西站两大对外开放“窗口”,出口启程和进口返程的“义新欧”中欧班列相互接力,来来往往的金华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身影交织。一声声清脆的鸣笛,仿佛奏响欢快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交响曲。 与诸多内陆城市不同的是,不靠海不沿边的金华,却表现出靠海沿边的强烈外向特质,为破解内陆开放这一世界性难题闯出了一条特色新路。

向西,金华依陆出境,2021年“义新欧”开行1904列,同比增长36.1%,约占全国中欧班列12.7%,稳居全国第3;向东,金华依港出海,2021年约占宁波舟山港到港海铁联运量的1/7,“义甬舟”大通道成为全国最繁忙的海铁联运线路之一。

金华是全省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之一。2020年9月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挂牌,金华抓住机遇全面放大优势,对标打造国际一流陆港和世界小商品之都,推动对外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挺进。

——金义片区坚决扛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开放探新路、为地方谋发展”的重任,奋力改革突破,呈现“市场主体加速集聚、出口通关更加便利、贸易结构不断优化、辐射带动持续增强”的发展态势,以自贸区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市域高水平开放。

——金义片区勇闯深水区,一年多来先后获批21个省级以上试点或赋权事项,涌现23个“首家”“首单”“首例”,出口退税备案单证数字化管理等6项工作入选浙江自贸区制度创新最佳案例。

“义新欧”“义甬舟”繁忙的背后,金华以自贸区改革为引领,正崛起为扩大对外开放新高地。2021年全市出口规模达5326.3亿元,增长15.5%,首破5000亿元大关,连续4年稳居全省第2。

成绩初看亮眼,细究仍有短板。2021年我市实现进口额553.7亿元,增速全省第1,但总量仅约占贸易总额的10%。从A面看,我市贸易顺差约4700亿元,约占全国的11%,贡献大;从B面看,说明进口潜力还很大,双循环还需要进一步畅通流动起来。

过往的一些成绩亮点,有义乌国贸改革的惯性优势、小商品出口的独特优势。自贸区建设不能光吃老本,对自贸区有什么、到自贸区能干什么,金华细细梳理,系统谋划,重点聚焦“一大一小”实现新突破。

所谓“大”,就是大宗商品进口,全力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去年以来,我市发挥华东国际联运港、金义综保区等平台“区港联动”优势,开展以铜、铝、棉纱、纸、塑料粒子等大宗商品进口贸易和分拨配送。2021年金义综保区大宗商品进出口额41.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3倍,带动全市外贸进口增长1.2倍。

所谓“小”,就是小商品进口,打造日用消费品新型进口市场,争取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改革,推动监管模式匹配日用消费品进口“碎单化、小额化、高频次”的特点,着力构建全国首个“全链路、全业态、全品类、全天候”进口商品贸易枢纽。

让世界货地“买全球、卖全球”的双循环枢纽真正畅通循环,全球商品优进优出,金华正以制度创新激活动能,在扩大对外开放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探索“新路径”

共同富裕有温度

首推“选缴保费法”大病保险,破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难题。通过自主选缴份数、拓宽保障范围、探索政保合作,提高筹资水平、提升报销待遇,有效化解运行风险。该制度实施后,金华参保人大病综合报销平均水平提高到80%,困难人员达到90%以上,已累计为41.5万名患者减轻负担48.5亿元。

去年,这个我市首推的案例入选“浙江省改革创新优秀实践案例”,也是我市以改革探路共同富裕的一个生动缩影。聚焦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市加快打造一批具有金华辨识度、让群众真实可感的标志性成果。

——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我市大力推进重点群体“扩中”“提低”,着力乡村振兴推动富民强村,加快推进武义磐安高质量发展。

——聚焦民生所盼,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一系列惠民、便民、利民举措,涵盖市民全生命周期,覆盖各类社会群体,使得共同富裕愈发具象。

作为我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义乌市全面深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管理制度改革,形成破解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村农民收入水平的先行经验;东阳市打造精神文明高地,国家影视文化产业先行示范区方案获中宣部批复同意;磐安县聚焦全面缩小收入差距,组建十大党建联盟,积极探索高海拔偏远山区共富路径,入选《浙里共富》简报全省推广。今年2月份发布的30个共同富裕最佳典型案例显示,一批先行先试的探索实践,正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共同富裕是一个螺旋上升过程。针对共同富裕基础比较薄弱、“三大差距”在全省比较典型、工作推进的综合性集成性不足、重大改革的辨识度贡献度不够等问题,我市深入谋划、反复迭代升级具有金华特色的共富路径。

抬头志在万里。当下的金华,正以“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系统架构图(1.0版)”作为推进共同富裕工作的牵引抓手,对标省定跑道,谋划推进73项重点工作和46项重点改革,打造21项标志性成果。

低头绣花功夫。当下的金华,正进一步聚焦破解共同富裕普遍性难题,推进实施“扩中”“提低”行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集成改革、八婺同心·共建共富“十百千万”结对行动,推进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社会保障集成改革等。

从“发展型”向“共富型”迭代升级,我市正在努力成为浙江共同富裕先行探路的最佳实践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